STEAM教育浪潮的来袭,推动了教育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教育模式、内容悄悄转型和重塑。以编程教育为例,如今,“编程从娃娃抓起”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它已成多国政府、企业正在为之努力的目标。
⬇
2014年10月前,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希腊、爱尔兰、意大利、立陶宛、波兰、葡萄牙等11个欧洲国家已将编程纳入中小学生教学课程。
2015年,澳大利亚拨款554万美元为教育部门实施STEM教育;芬兰、比利时等欧盟国家将编程研议入核心课纲。
2015-2016年,日本、韩国将编程纳入教学大纲,将分别在2017与2020年开展一年级至初三的编程教育普及。
2016年,美国政府提出“全民电脑科学教育”计划,宣布将投资40亿美元开展K12编程教育。
2017年,新加坡在中小学考试科目中加入编程考试。
相比之下我国的国内市场却略显空白......
当下,编程教育普遍遭遇的四大困难:语言障碍、师资不足、电脑教室难以管理、成效难以衡量。
正是看到这个行业的痛点和前景,一品创客孵化企业「石湾科技」创始人张安昇博士开始组建一支由两岸高校学霸组成的团队,并研发了致力于儿童编程教育的产品——“GOBOT”。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该产品已登陆美国最大的众筹网站 indiegogo,“GOBOT”把编程和玩具小车相结合的新颖方式,在国外引发了关注。
1
从纽约大学毕业归国的他
要让孩子通过“玩中学” 感受编程思想
我们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随着技术的革新,我们的教育慢慢进入多媒体时代,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的讲授可以变得更为生动直观。如今,技术正推动教学向互动模式转变,而编程教育恰恰是需要高度互动的领域,通过不断的反馈、激励,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会枯燥的知识,不知不觉中激发孩子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和维持孩子的编程兴趣。
“GOBOT”就是一款针对4-9岁少儿的高互动益智教具,它由独立开发的专有可视化编程工具、基于游戏的编程课程和动态指令完成这三部分生态系统组成。孩子可在GOBOT上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自由创作游戏、动画、故事等作品,全方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任务拆解能力、跨学科结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为STEAM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景描述: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路径,把不同的指令积木按照一定的编排顺序放到控制台的格子内,按下执行键,智能玩具小车就会开始按指令顺序做出动作了。儿童在玩GOBOT过程中,不仅强化手指灵活度,还将刺激脑部发育,在游戏过程中理解编程。
2
瞄准行业缺失
让编程教育体系化
「石湾科技」创始人张安昇博士指出,目前国内产业链下游由于缺少完整体系的内容与充足的师资供给,难以规模化并保证教学质量,用户获取成本高、生命周期短、留存差,且线下渠道战竞争激烈,渐渐处于红海;而上游中现市面上的竞品,乐高机器人、Makeblock、Dash、Dot、UBTECH人形机器人等等,都是通过一个叫Scratch的图形编程软件来学习编程的。通常的这类编程入门的门槛还是有点高,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难以理解。并且大部分家长对编程不太熟悉,很难以身试教。GOBOT做的就是,用简单的游戏方式,融合编程思维和专业编程培训,理解运用数学,培养儿童的编程意识和兴趣。
「石湾科技」自主研发的底层技术和完整的教学内容赋予了 GOBOT 建立完整科目课程体系与长期教学大纲的可能性,能够帮助学生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循序渐进地学习机器语言知识体系,成为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全知识体系的底层编程语言学习工具。
3
家长担心的电子产品影响孩子视力
等问题如何解决呢?
从家庭教育这块来看,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不少年轻父母把这些产品视作“育儿神器”,有意无意削减了亲自陪伴孩子的时间。同时,也有人担心电子产品影响孩子视力等问题。张博士表示:技术永远不能代替陪伴。出于对孩子视力健康的保护,GOBOT采用了无屏幕的智能玩具形式,利用动手操作的智能玩具的方式学习编程,实现儿童大脑开发。
4
少儿编程教育大风已起
与此同时,新生代父母群体壮大,玩具市场的消费升级已经到来。
如果在百度中搜索“儿童编程培训”,会跳出380万个搜索结果。不难看出,在微观层面上,许多年轻家长也努力为孩子十几、二十年以后的职场生涯做规划。现在的孩子们生于科技,计算机势必是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面对未知,学习计算机编程迎接未来是一个不错选择。
计算机编程、编码早已不再是广泛认为的仅限于“极客”这一类人,或者在信息及通信技术行业的求职者,它更是许多国家公民所认同的可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拥有这些能力对孩子的未来是极为有益的。
上一篇:阿来问(厦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