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虎嗅实习生 郭旭东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昨天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无聊分子#的空白信息,几乎是被叫做宁泽涛的小鲜肉占领了,坐在沙发上的嗅君捏了捏自己愈发富足的腰部,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所以,在这个越穿越少的季节,看着App Store里健身类目的眼花缭乱,虎嗅君决定为同样垂涎八块腹肌的大家细细梳理一番,或收藏或下载,您随意~
如今,健身App的概念已被炒得足够火热,它满足了人们对一个高使用频度、高用户粘性的产品形态的期望,因此国内不少互联网创业者正前仆后继地涌向这片蓝海。
而健身App虽然以健身功能为前提,但它的玩法却绝不仅限于此。从国内众多健身App的玩法来看,健身这件事儿还真是颇为百搭。什么社交、智能硬件、O2O这些概念都能和健身擦出火花来。然而历史课本告诉我们,这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必然不会持续太久,那些并不合拍的人和产品最终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那么,下面就来看看国内健身App们都想出了哪些新奇的玩法——
健身+社交:甭管是什么产品,先把社区搞起来
1.乐动力
上线时间:2013年4月8日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刘超,同时担任手表控CEO,此前在Google工作
融资情况:2014年5月,获DCM中国、蓝驰创投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产品特性:
在国内做垂直应用,肯定绕不过社区这道坎儿。乐动力上线之初并没有做社区的想法,直到3.0版本才推出圈子功能。在这里用户可以自建群组,也可以加入别人的群组,但想要加入其他人的群组则只能通过搜索,而没有时下流行的热门群组展示功能。相较于其他出道虽晚,但早早就把社交作为首要功能去运作的后辈们而言,乐动力在社交上确实做的还不够深入。
当然,出道早的好处在于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精准的监测数据,因此从工具的角度而言,乐动力依然做得不错。位居Appstore健康健美榜首位,便是对其健身功能的肯定。
2.Keep
上线时间:2014年10月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王宁
融资情况:2015年7月获B轮融资
产品特性:
Keep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工具类产品。用户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健身课程进行真人同步训练,完成后还可将成果分享到社区。Keep自上线以来就兢兢业业地深耕社区,在App的“动态”页面,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肌肉照,这些由用户自发分享的动态,就是Keep健身社区的基石。而图片的形式足够直观,激发了人们的评论和互动欲望。
另外,Keep要求用户在健身结束后才能发布状态,可见在健身这件事上,Keep做得还算本分。
3.动动
上线时间:2012年6月1日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刘越,曾任微创软件COO,前微软工程师
融资情况:2014年9月,获联创策源1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产品特性:
动动是一款健康监测类App,它也能记录你的健身成果。在健身功能上,它还提供定制的健身方案可供选择,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案,并在方案指导下进行健身。动动的社区功能以论坛形式呈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板块发言。动动社区的问题在于,没有提供交友的入口,用户之间的社交往往流于对话题的即兴探讨,而缺乏更进一步的互动。
此外,作为一款健身类App,动动黑沉沉的主题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健身+硬件:软件硬件不分家
1.WeCoach
上线时间:2014年4月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陈隽永,曾在IT咨询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工作
融资情况:2015年2月,获米仓资本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产品特性:
WeCouch首先是一款智能硬件,用户可以将它固定在哑铃上,然后通过WeCouch App查看监测数据。WeCouch还会提供多种训练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这些方案来确定健身目标。WeCouch确实解决了很多人不愿意前往健身房健身的痛点,但如果WeCouch的目标是做用户的私人教练,那么它的拓展性可能还太弱了些。
2.有品
上线时间:2013年11月19日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张悦,此前曾创办博看文思
融资情况:2014年6月,获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京东商城2100万美元B轮融资
产品特性:
就在今天(8月6日),有品Picooc发布了新产品有品Picooc魔秤CC,目前有品Picooc的体重体脂秤主要分为两个系列,S以及C系列,S系列定位中高端,C系列定位低端。上秤后,只需在App中摇一摇,就可获得即时数据,包括体重、体脂以及直观的身体得分。它还能记录你的体重、体脂变化,甚至身体中的蛋白质含量、基础代谢率等等。所以这其实是一款体检设备。
3.咕咚
上线时间:2011年8月17日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申波,此前曾在诺基亚西门子、思科等公司从事技术研发
融资情况:2014年,获SIG海纳亚洲、软银中国3000万美元B轮融资
产品特性:
咕咚算是做健身App的老前辈了,而他们做智能手环则是在2013年,手环本身无甚亮点,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上都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咕咚的优势在于软件,其App的功能足够齐全,动态、群组、附近的人甚至还有扫一扫……所以单从产品功能的齐全度上来讲,说咕咚是健身App里的微信也不为过。不过如此繁杂臃肿的功能,不知对用户体验而言是功是过。
健身+O2O:做线下健身房的线上入口
1.全城热炼
上线时间:2015年1月23日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司维,同时担任时差网CEO,曾在投行工作
融资情况:2015年5月,获经纬中国1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产品特性:
全城热炼把O2O的概念带到了健身行业。你可以把它当做健身业的Uber、滴滴打车。用户可以通过全城热炼App预约场馆、预约课程,然后再去线下健身馆里老老实实把钱花出去。全城热炼已经进入全国八个城市,可以说已经在健身O2O市场占得了先机。但问题是,既然有用户愿意使用健身App在家中训练,为何还要去线下破费。从这个逻辑上来讲,健身O2O的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2.燃
上线时间:2015年4月22日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王浩,曾创办天品网并担任CEO。此前曾担任美丽说高级副总裁、华强北在线COO
融资情况:2015年7月获1500万美元A轮融资
产品特性:
燃虽然起步晚,但是曝光率却意外高。我们从IT桔子上获得的数据显示,燃已经在今天7月份获得15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不明。如果有这笔资金,那也就不怕和竞争对手打补贴战。在产品功能上,燃和全城热炼相似,也是通过线上App预约线下课程、场馆,和全城热炼不同的是,燃已经早早把社区搭建起来了。
健身+教练:在健身这件事儿中,教练总是很重要
1.FitTime
上线时间:2014年3月24日
团队情况:联合创始人朱骁潇、董煜
融资情况:2014年7月,已获经纬中国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产品特性:
最早从人人网起步的FitTime通过传播健身、健美文化,发布一些健身指导迅速获得大量的用户关注。所以专业化内容可以说是FitTime的基因。FitTime的原创内容能够给用户提供近乎专业教练的指导,除此之外,它同样可以监测健身数据,同样拥有一个健身社区。从这个角度而言,FitTime想做的其实是一个线上健身教练的角色。
2.叫练
上线时间:2014年9月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余建,友友租车联合创始人、前任CEO,曾在阿里巴巴工作。
融资情况:2015年1月,获高榕资本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产品特性:
和FitTime不同,叫练做的不是把专业课程搬到线上,而是为用户找到线下的专业教练,通过“约”来连接健身小白和专业教练。不管怎么说,专业教练还是比视频教程更有帮助,而约教练这种形式,本身也有社交性质,所以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并非难事。
健身+细分:健身市场还有哪些长尾可以挖
1.去滑雪GoSki
上线时间:2015年2月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赖刚,雪具连锁店冷山创始人,滑雪垂直门户单板地带创始人,曾创建TOM体育和腾讯体育
融资情况:2015年7月,获清流资本天使轮融资
产品特性:
健身当然不仅限于举举杠铃,做做俯卧撑什么的,滑雪同样是一个不错的健身运动。但是去滑雪切入这个细分领域的方式却令人困惑,其创始人赖刚称低水平教练导致初学者对滑雪运动敬而远之是去滑雪致胜的机会,所以去滑雪将为用户提供的其实是约教练的服务。
那么用户会为了约滑雪教练这件事去下载一个App吗?(你以为微信是干什么吃的)这个问题也是其他运动细分类的健身App需要面临的问题。
2.薄荷爱瘦身
上线时间:2011年8月21日
团队情况:创始人兼CEO马海华,曾任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境外投资经理。
融资情况:2014年5月,获SIG海纳亚洲、DCM中国、高通投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产品特性:
减肥是一件人生大事。薄荷爱瘦身收录了700多种食材和8000多种包装食品,拥有“减肥推荐”、“减肥评价”等功能,为用户解决了减肥期间“吃的问题”。同时它还为用户推出收费的NICE减肥食谱。做减肥的细分健身App有不少,薄荷爱瘦身是其中把“吃的问题”解决最好的,其他诸如减肥小秘书、超级减肥王等应用则为用户提供了减肥运动方案,但这难免会让它们显得和其他健身App过于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