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成都日报 日期:2016/4/28 9:15:00 人气:
众创空间 应深入参与实体产业的创新分工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双创”要充分调动每个个体的积极性——4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川考察创新创业情况时,最关切的就是如何激发四川这片土地创新创业的活力。
如何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众创空间实现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如何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这也许是国内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当前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本期《实践与探索》,我们听听来自智库的建议和业界的声音,结合国内外案例和成都的具体实践,希望能对下一步工作有所启发。
西财智库
智库建言
成都的众创空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更深入参与实体产业中的创新分工,与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经济开发区形成协作互补,打造各类公共技术、创意服务平台,使各种创新要素能快速集聚、流通、交换、组合,最终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接地气”、专业化、有内涵的众创空间,使众创空间培育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创意能够在产业中获得证明,同时对产业发展形成高端引领和支撑作用。
发展众创空间是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战略支撑,也是国家切换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抓手,而成都的众创空间实践是全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未来的探索实践中,成都应通过着力发展市场化、产业化、高端化和国际化的众创空间,使众创空间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互动更加紧密,努力实现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百花齐放”何时赢来“硕果累累”
国务院于2015年3月2日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各地根据国务院意见积极响应,纷纷出台场地、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相关鼓励政策,推动发展众创空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众创空间新格局。
但并不是所有“开的花”都“结了果”。由于各类众创空间的创建动因、资源能力、专业水平和经营能力差异较大,导致运营效果大相径庭——有的能够孵化出能持续融资、快速成长的项目,并开始产生稳定回报;有的却“入不敷出”,经营惨淡。调研发现,不少众创空间经营者是带着短期目的和一定盲目性投入到众创空间创建中——有的是“冲着政府补贴搞的”,有的是地产企业为了去库存,有的出于“情怀”,以公益方式扶持青年创新创业。从经营方式和过程看,有的众创空间位于地理位置偏远的房地产园区,甚至是传统企业转型搬迁后留下的宿舍区;有的缺乏孵化创业项目所必备的核心资源。部分众创空间,并没有真正为创业者搭建交流学习、共同开发、资源分享、技术分享的平台,也没有提供如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机械加工设备等基本硬件设备等。还有一些众创空间缺少专业性服务,缺乏资本对接能力,没有技术转化、商业模式梳理的专业辅导服务,只能提供简单的场租和物业服务。
此外,部分众创空间的发展与实体产业“太远”,独立于实体产业自行运转,没有融入实体经济产业链当中,众创空间中的人才、技术等要素与实体产业没有充分发生交换和沟通,创业项目既无法对接产业资本,其创意和技术也无法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最后无法在市场中实现收益和可持续发展。
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经过前期实践探索,全国上下已意识到众创空间不是简单给创业者提供的物理场所。成都在未来的路径探索中,要深刻理解众创空间的内涵、特征和运行规律,按照科技引领、市场运作、产业结合、专业细分、要素匹配等原则和方法,实现众创空间和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众创空间的具体发展路径上,有以下四个着力点:
发展市场化的众创空间
首先要按照市场机制,引导创新所需的关键资源向众创空间聚集、流动。在创业项目发展初期,人才和资金两种资源尤其重要。政府可在众创空间内设立场地建设补贴基金和创业项目的人才引进补贴基金,用于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创业导师和专业投资人,促进创业生态体系的建立,帮助创业项目成长。同时引导和鼓励各类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机构与众创空间相结合,形成创业辅导、项目孵化和创业投资一体化的生态链,不断创新企业投融资模式。第二,鼓励龙头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基础,围绕市场新需求,创办众创空间,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本身的供给水平和扩大供给范围。龙头企业要把此类众创空间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带动企业内的创新创业氛围,在企业内形成多个“二次创业”的小单元,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新模式和新产品的出现。
发展产业化的众创空间
鼓励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精准医学、生物医学材料、大数据、智慧信息、轨道交通、文化旅游等产业下,发展基于产业链分工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在此类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可由政府出资引导,产业园区、企业、行业协会进行资金配套,建设3D打印、模具开发、数据测试、模拟运算、中试测验、效果演示等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公共平台。引导产业资本、产业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等资源在众创空间中的聚集和流动,引导众创空间里孵化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产业中率先得到转化应用,使专业化众创空间成为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点,促进众创空间与实体产业的融合与互动。
发展高端化的众创空间
国务院和成都市的相关文件均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引导高层次创业和供给侧改革,引导科研院所、高校要为创新创业增加技术源头供给,并从机制上为产学研用一体化和引导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提供保障。2015年以来,成都市陆续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达成协议,规划共建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和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未来要进一步缩短从“校门”到“企业门”的距离,通过资金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企业示范应用奖励、场地支持等政策,扩大科研院所的高技术科研项目在产业中的应用规模。同时,政府应对科技型众创空间进行合理的资金奖励和税收优惠,对能够培育孵化出高成长性科技创业项目的众创空间,按照创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重点奖励,并组织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报道。
发展国际化的众创空间
鼓励本地众创空间与Metalab、Fab Lab、Wework、Regus等国际一流众创空间进行深度合作和资源互换;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国际创投资本与本地众创空间对接,打造中美、中法、中德、中韩、中以、中新等国际化众创空间,使国外的技术、资本、人才、市场与本地创业项目进行充分对接、融合,使众创空间全面融入全球技术创新体系。
成都实践
21家众创空间
跻身“国家级”
建成创业场、明堂文创中心、成都创客坊、十分咖啡、西南交大创客空间等55个众创空间,21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
在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中韩众创空间、新川科技创新园,打造35万平方米的创业旗舰项目“菁蓉国际广场”;
天府新区依托“菁蓉创新中心”打造天府大道创业走廊;
郫县利用闲置楼宇建设“菁蓉小镇”;
武侯区结合老街区转型打造“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
建成蓉创茶馆、成创空间、抱团创业营、游戏工场等一批“孵化+创投”模式的创新型孵化器;
国内知名新型孵化器创业家、光谷咖啡、36氪、YOU+、优米网等签约落户;
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天府软件园、天府生命科技园、移动互联网大厦、信息安全孵化器、红星路35号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加快建设;
已建成4个国家级、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环西南交大智慧城加快建设。
“3+M+N”精细布局
升级载体孵化能力
成都于2016年4月14日发布了《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提出计划打造3个众创空间引领区、M个集聚区及N个专业特色区,拓展创新创业新空间,以“3+ M+N”总体布局的思路升级载体孵化能力。
根据计划,成都将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布局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众创空间,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僵尸企业”的闲置厂房改(扩)建众创空间,实现去库存与创新创业的有效结合。
业界声音
众创服务需练好“新四化”内功
天津创客飞马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 崔晓乐:
在我看来,众创空间孵化器面对三大困难。首先,创业服务的专业人才和导师要求更为高配,同时也是相对匮乏的,所以结构是否合理、齐备,辅导机制是否有效成为甄别的条件之一。其次,自有或者合作的专业投资基金是否配备,没有对接投资的孵化服务是万万不行的。相当于谈恋爱最后是要走到结婚,而不是相忘于江湖。最后,垂直领域的产业资源和通用的公共服务资源是否全面匹配。这就好比是大战在即、官兵都已经摩拳擦掌,但刀枪粮草必须要跟上。以上三方面,同样也可以做为创业者甄选众创空间的软性指标。
即使是风口上的猪
长出翅膀才不会摔死
可以预见,如今众创空间的繁荣正好比是在风口上的猪,在风还没有停之前,必须要长出翅膀才不至于摔死,而那些来不及长出翅膀的必然会消失在空中。生存依然非常严峻,是市场竞争的自然选择,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优胜劣汰。笔者认为,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上,行业上重度垂直、形态上品牌连锁将会成为2016年的大势所趋,而众创空间的专业领域服务提供商,也会因此借势而起。在内功上,众创空间将会以“新四化”的方式体现:在定位聚焦上行业垂直化;在产业纵深上资源生态化;在孵化辅导上全时专业化;在创业体验上O2O(线上和线下)社区化。
打开众创空间三重门
成为“双创”样板间
2B(business)、2C(customer)、2G(goverment)是众创空间的三重门,门从哪儿开,人就会从哪儿走。做好2B、2C就是练好内功,内功好了,2G自然也腹有诗书语自华。 2B这扇门是促成正确的做事,关乎项目本身,是为项目的成功提供资源要素的加码。比如,51社保、快法务、拉钩网都是专业的创业要素服务产品,众创空间要做众多资源汇集的空间服务商。2C是强调人的成长发展和对人的关怀,关乎创业者本身。人是创业要素中最大的变量,其知识的扩充、经验的积累,关键技能的掌握、正确思考的能力都是提升的领域。众创空间就是要做好创业圈子,要做创业者的时间合伙人。而2G这扇门,是面向政府和社会,初期获得政策资金支持和政策对接,减少创立及运营成本,对接政府采购服务。面向社会为B端和C端提供公共服务也获得自身商业发展机会,众创空间要成为“双创”的样板间。
构建跨界碰撞的商业生态
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 毛大庆:
创业者和创新公司不再将众创空间简单地视为降低办公硬件成本的联合办公场所,而是愈发看中众创空间所构建的商业生态及其附属链条,以及自身在这一链条当中所处的地位。他们希望进入一种完整的商业生态,并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确定自身的位置,进而碰撞商业思想,创造新的商业合作机会甚至模式。
聚合资源差异发展
举个例子,一家建在众创空间的企业新上马了一个项目,计划搞一次众筹,目标是在一周内筹集几百万元资金。然而,做众筹需要一系列策划、宣传、包装等工作,由于企业内大部分人员都是技术出身,对此并不熟悉。公司负责人想到了同在一个众创空间的其他公司。由于在一起办公相互间比较熟悉,负责人很快就请来了相邻几个公司的员工一起加班做完了方案,上线后短短2个小时就众筹到了3000万元。
总体来看,众创空间单一“数桌子”的收租模式必将被淘汰。专家一致看好的是孵化器模式和创业加速器模式,它们都需要构造一种对内自足、对外开放的生态体系,这体现了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众创空间除了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外,最为重要的是能否为创业企业聚合资源,比如找到投资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因此,众创空间应该保持自身的特色,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要在服务创业者全方位需求上下足功夫,即考虑到创业者的学习、创业、工作、产业、社交、健康、居住、生活等方面,以及基于这些方面的品质提升。
合理制定绩效指标
众创空间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推动众创空间加快健康发展,需要从长远考虑,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制定众创空间绩效指标,不唯孵化面积、在孵企业数量、服务创业者数量等指标,而是更注重其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孵化企业存活率;鼓励联盟、投资、并购,支持众创空间的联合、联盟,支持有实力的众创空间开展对外投资并购、股权合作,追求规模化发展和全国化布局,做大做强;健全众创空间投融资体系,打造全要素孵化平台;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原则;继续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
来源:成都日报 http://www.cdrb.com.cn/html/2016-04/27/content_2299664.htm